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工業鍋爐廣泛使用了設計效率達80%左右的鏈條爐,其運行狀況如何呢?大型鍋爐運行狀況尚可,小型鍋爐運行狀況并不理想,小型鍋爐運行中普遍存在著過剩空氣系數大,排煙溫度及灰渣含碳量高等問題,使鍋爐運行效率比設計效率低10% ~15%。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出路是采用集中供熱取代這些分散小型鍋爐。當務之急,應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控制過剩空氣系數 鏈條鍋爐排煙過剩空氣系數經濟值在1.6~1.9之間,而實測過剩空氣系數幾乎都大于2,個別超過3。而過剩空氣系數增加0.1約使排煙損失增加0.7%,由此造成了排煙熱損失大大增加。 過剩空氣系數大的原因在于小型鍋爐都未裝設必要的監測儀表,燃燒調節缺乏科學性,司爐僅憑“經驗”進行。 合理控制過剩空氣系數首先應配置奧氏儀和U型管壓力計。壓力計用于測量鼓、引風機的壓力、風室壓力、煙道各段阻力變化情況以及爐膛負壓,配合煙氣分析調整鍋爐的燃燒。
一般應使爐膛出口保持-2~-3毫米水柱的壓力,排煙含氧量8%~10%。司爐應懂得送風量大,增加了空氣量對燃燒有利,但降低了爐膛溫度對燃燒不利,且還會導致排煙熱損失q2增大,而經濟的過剩空氣系數可使各項損失之和小,鍋爐效率高。 對運行中的鍋爐來講,若鍋爐雙側進風燃燒中出現了爐排中間旺甚至穿孔的現象時,以及單側進風的鍋爐出現了一邊紅一邊黑的“陰陽爐”現象時,都是配風不均勻造成的。側密封漏風、出渣口漏風是鍋爐密封欠佳的主要表現。側密封漏風還會形成小區域燃燒導致鏈條燒壞。 對以上問題我們應采取以下措施:
(1)在保證各個風室之間基本密封的前提下對燃燒區的幾個風室加設開孔節流隔板,實踐證明一個風室內宜裝4~5塊隔板,開孔面積視實際情況而定。該法對改善風壓分布的不均勻性有明顯的作用。例如某廠10噸/時鏈條爐,燃燒中經常出現“陰陽爐”現象,司爐為了降低灰渣含碳量,不得不加大送風量,結果偏燒現象更嚴重,曾出現過燒壞側密封和夾板拉緊螺桿等現象,而不得不停爐檢修。改造時在第二、三、四分風室各加五塊開孔節流隔板,將風室分隔成六個風壓各相等的隔倉,使單側進風時風壓分布沿爐排寬度方向基本均勻。測試爐渣含碳量降低3%,排煙熱損失降低1%,鍋爐效率提高2%。偏燒問題解決了, 再也沒發生過事故停爐現象。
(2)加大爐排風室入口截面尺寸,這樣可降低風室入口處氣流速度,減少由于氣流進入風室,截面突擴產生的渦流,使風室內風壓相對均勻。該法受鍋爐結構限制,僅能在配風不勻表現不十分明顯時使用。
(3)實際上,迷宮式側密封易漏風,對經濟條件差的用戶應考慮采用“灰漿水泥堵漏法”予以補救,該法密封效果好、經濟實惠,改造周期短。也可以考慮將側密封。
為了保證生物質鍋爐內的燃料能夠充分的燃燒,通常都需要進行一些調整。下面佳木斯生物質鍋爐廠家就像大家介紹一下生物質鍋爐的燃燒調整方法。
振動爐排是生物質鍋爐中的重要部件,調整鍋爐燃燒的方法就是依靠對振動爐排的振動頻率和振動周期的調整來實現的。通常振動爐排的振動頻率一般不隨負荷的變化而進行調整。而振動頻率是通過觀察低端爐排擋灰板處的灰渣堆積厚度來決定的。當燃料的粒度、水分和負荷發生變化時,也僅僅是對振動時間和停止時間的調整,一般不會改變振動的頻率。
振動爐排的頻率主要有三個因素來決定:首先是低端爐排內擋灰板的灰渣堆積厚度,正常應維持在5—10cm;其次是在一定振動的頻率下,不能使爐膛的負壓發生劇烈的變化;其三是檢測撈渣機出口的灰渣含碳量,正常的含碳量應該為5—10%之間。所以振動爐排的頻率正常應該在40—45赫茲。
此外,爐排的振動時間決定了燃料顆粒在爐排上的行走速度,或每一振動周期內燃料在爐排上的行程。振動時間越長,其破壞焦渣的能力也就越強,但料層內部的翻動性能會變差,行走速度加快;爐排的停止時間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燃料顆粒在爐排上的停留時間。